我的格鲁吉亚世界文化遗产之旅
时间 2025/04/01
作者 海外协会
阅读 23次

2014至2016年我曾在格鲁吉亚从事国际中文教育,工作之余我没有刻意去旅游,而是花了不少时间宅在家里练习书法,但不经意间我也走遍了格鲁吉亚的世界文化遗产——这是我今天才知道的,原来格鲁吉亚就这三个世界文化遗产:斯瓦涅季(Svaneti)古村落、姆兹赫塔(Mtskheta)古城、巴格拉特(Bagrati)大教堂。

2014年6月,我任教的自由大学即将迎来暑假,学校组织了夏令营,我和学生们一起来到了斯瓦涅季游山玩水。

斯瓦涅季距首都第比利斯约八个小时的车程。中途我们在一个水库旁歇脚,据说该水库运营着格鲁吉亚最大的水电厂。库湖极其狭长,湖水极清极静。静得纹丝不动,宛如一块宝石落在了山涧就再也没动过。湖水呈绿色,像翡翠,如此静美的水让我很意外,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水。同行的广西老师说这样的水南方多了去了,可我没见过。以国内的环境状况,这样的水质我觉得应是奢侈品。

水如宝石泪,山像美人眉。此景拍照效果极佳。兴致所至,以湖为背景,我打了一套拳,人与自然融为一体,静中有动,和谐至美。

当天傍晚,我们抵达了斯瓦涅季山区,落日余晖下的白马、古堡,随风荡漾的漫山野花,一切如画。人就在画中游,心情舒畅可想而知。

晚上,我们回到一个小镇上,到一家庭旅馆那住宿。主人摆上丰盛的饭菜,房间也布置得很干净。屋外就是潺潺的雪山融水。累了一天,没想到休息也在风景里。

随后两天,我们去看雪山,照古堡,望奔马,吃野餐,过着仙境里的生活,反倒一点儿都不觉得累。

from clipboard

斯瓦涅季天气很好,不太热也不冷。天上蓝天如镜,白云赛雪。山坡上绿草如茵,马儿悠闲地在啃着草。我们这一群不速之客似乎根本没妨碍它们。

斯瓦涅季的古堡也很有特色,全部是厚薄不一,棱角分明的不规则石块堆积成的一个规则的四方锥形的碉堡式建筑。如何将“不规则”变成“规则”且又如此牢固,这确实需要智慧和体力。格鲁吉亚人民的创举令人叹服,难怪此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于1996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古堡内是分层的,之间有仅容一人的梯子和爬口连接,至于古堡在生活上的用途我看不出来。地板不平,爬口窄小,室容不足等等诸多不便,或许仅取其安全吧。

告别了斯瓦涅季的雪山古堡,蜿蜒而下,汽车行驶在令人心惊肉跳的盘山公路上。车窗外往往就是陡峭的悬崖,我不敢往外看,也怕司机因往外看而分心。好在人家够专业,出了山,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。

2014年11月2日,为了做好新老师的接待事宜,我出资租车请所有老师到姆兹赫塔一游。

据我了解,姆兹赫塔古城于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,所以我选了此地。至于其他,我一概不知,我也不想知。因为我喜欢那种亲眼初见的冲击和意外之喜。我也相信经过世界人民的筛选,再差也差不到哪去。

那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教堂,孤零零的,周围没有其他建筑。视野极佳,从教堂周围俯瞰城市距离恰好——既无高处不胜寒的恐惧,又跳出建筑之中成就了俯瞰之美。公路像山间飘带,汽车让“飘带”动感十足。

斯瓦涅季天气很好,不太热也不冷。天上蓝天如镜,白云赛雪。山坡上绿草如茵,马儿悠闲地在啃着草。我们这一群不速之客似乎根本没妨碍它们。

斯瓦涅季的古堡也很有特色,全部是厚薄不一,棱角分明的不规则石块堆积成的一个规则的四方锥形的碉堡式建筑。如何将“不规则”变成“规则”且又如此牢固,这确实需要智慧和体力。格鲁吉亚人民的创举令人叹服,难怪此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于1996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古堡内是分层的,之间有仅容一人的梯子和爬口连接,至于古堡在生活上的用途我看不出来。地板不平,爬口窄小,室容不足等等诸多不便,或许仅取其安全吧。

告别了斯瓦涅季的雪山古堡,蜿蜒而下,汽车行驶在令人心惊肉跳的盘山公路上。车窗外往往就是陡峭的悬崖,我不敢往外看,也怕司机因往外看而分心。好在人家够专业,出了山,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。

2014年11月2日,为了做好新老师的接待事宜,我出资租车请所有老师到姆兹赫塔一游。

据我了解,姆兹赫塔古城于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,所以我选了此地。至于其他,我一概不知,我也不想知。因为我喜欢那种亲眼初见的冲击和意外之喜。我也相信经过世界人民的筛选,再差也差不到哪去。

那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教堂,孤零零的,周围没有其他建筑。视野极佳,从教堂周围俯瞰城市距离恰好——既无高处不胜寒的恐惧,又跳出建筑之中成就了俯瞰之美。公路像山间飘带,汽车让“飘带”动感十足。